复盘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这3个坑中国一定不要踩!

复盘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这3个坑中国一定不要踩!

蘑菇物联

2024年05月15日

“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常用常新。


今天我国的医药产业就可以摸着“日本医药产业”过河。


这两个国家前后脚遇到了一个相似的大问题: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对于医药产业而言,是喜忧参半。


因为医药产业并不只是一个产业,也是一个国家“人命关天”的民生


这决定了药企在经营过程中,除了面临市场因素,还面临一些政策因素的左右。


通过研究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我国医药产业可以避开一些坑,少走弯路。


本文简要列举日本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3个现象,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应极力避免的大坑。



01 

药企利润被“抢”,降低研发投入


今天我们回头看,日本医药产业的黄金时代是在20世纪80年代。


根据ITIF网站《日本如何挥霍了生物制药竞争力:伊戈尔警示故事》一文的数据,1980年至1984年,全球主要新药中,日本医药企业研发占比16%,高于德国的15%。

1982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药物研发投资国。1987年,日本医药企业的药品研发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高于美国。


但20年后,一切天翻地覆。


2018年美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投资是日本药企的5.5倍。

在全球药品研发投资占比中,日本从1987年的14.1%下降到2018年的7.3%。


日本药企降低研发投入完全是无奈之举。因为药企的利润被“抢”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日本政府为了缓解全民医保的支出压力,对药品价格采取严格的管控。


简单总结就是,药品降价!降价!降价!


然而药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大幅削减了药企的利润空间。


药企投资创新药研发所需的利润被政策剥夺,不得不缩减研发投入。


如果你是一家药企老板,这种情况下,你还会投入资源做研发吗?



02

政策加油,仿制药发展加速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印度仿制药成了病人的救命药。


仿制药的疗效与原研药几乎一致,但是价格相比原研药要低很多。


站在政府的角度,提高仿制药的使用比例,是医保控费的关键举措。


根据国金证券的一份报告,日本政府在2007年和2013年分别制定《促进仿制药安全使用行动计划》和《进一步促进仿制药使用路线图》。


从供应、质量保证、医保报销等方面制定了大量促进和优待措施,积极发展仿制药。


根据厚生劳动省数据,到2022年日本仿制药替代率达79%。


然而仿制药是病人的救命药,是政府已经尝到的“甜头”,却是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企业的角度,生产仿制药“完美避开”研发创新药需要的长期且巨额的资金投入。


既然政府为仿制药打开了市场的大门,生产仿制药的企业一时间趋之若鹜,而更多的企业就此掉进仿制药“短期利润”的陷阱。


在几乎没有门槛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仿制药的利润在政府控价、同行竞争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低。


最终,仿制药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会落在药企的头上,只会让生产仿制药的药企越来越丧失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利润空间更加缩窄。


如果你是一家药企老板,创新药还是仿制药,你会怎么选?



03

药企在国内市场吃饱,国际市场吃瘪


相比日本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日本制药产业显得更“默默无闻”。


原因在哪里?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2023年9月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获得欧盟上市批准,我国国产PD-1成功“出海”。这说明海外市场最需要的也是拥有更好疗效的创新药,而不是阿莫西林。


当一家日本药企放弃了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基本上就等于放弃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这正如2004年日本政府对日本医药公司的灵魂拷问:“如果医药公司再不加倍努力搞研发,那么十年后日本医药公司将从全球市场中消失”。


另一方面,庞大的国内市场也“养活”了大量专注于本土的药企。


当然,日本医药产业并不是“全军覆没”,今天的武田制药、第一三共、中外制药等都已发展成跨国巨头公司。


如果你是一家药企老板,你会接受现状,还是奋起争霸国际市场?



从以上3个方面,大家应该看到了一些熟悉的画面。


政府集采在降药价,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也在降药价,现在药企老板,最愁的已经不是利润,而是怎么把库存的药品卖出去。


那么,研发创新药呢,是药企的一条出路吗?


研发创新药肯定是一条出路,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只是这条路并不好走。

大家肯定也知道业界流传的“双十定律”,即研发一款新药需要10年时间,需花10亿美元,并且成功率也只有10%。


这就是研发创新药面临的挑战,目前业内对AI辅助创新药研发寄予厚望,大家只能期待技术早日取得突破,降低创新药研发的周期和成本并提高成功率。

药企要活下去,还能靠什么?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药企指明了方向。


规划明确提出六项目标,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制造水平系统提升以及国际化发展全面提速。


规划在研发、“出海”方面的要求,如“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已经在避免重走日本医药行业的弯路。


规划尤其提到了制造水平系统提升,强调“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并同时要求药企“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大的环节开展节能改造,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以一家化学药药厂为例,为了符合法规并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制药生产需要在流程的每一环对压缩空气质量、环境温度和湿度水平等进行持续、严格的控制和监测,以保障能源达标供应。因此,公用系统的能耗通常占药厂总能耗的30-50%。



一家药厂如果有降本提质增效的需求,它一定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实验室、制药车间等环节,一定不要忽略了对能耗占比30-50%的公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一定要进行无死角的节能降碳。


本文再向大家介绍3家药企是如何实现公用系统节能的?


第一家是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总厂,在公用系统的空压站里,AI云智控解决了此前经常出现的上午10-12点不明原因气压偏低的问题,AI在可变参数情况下进行控制,能根据制药车间用气需求的变化,智能开关机,实现空压站节能20%。


第二家是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AI云智控替代工程师定时定点的巡检,而是实时监测压缩空气的质量尤其是空气的含水量、环境温湿度等数据,并且智能控制设备运行,保障供气压力稳定,供冷达标,空压站能耗降低了18%,制冷系统能耗降低15.2%。


第三家是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AI云智控根据采集的设备各项参数、室内温湿度还有天气情况等数据,建模计算、智能调节冷机出水温度,站房节能率达22%。


根据蘑菇物联走访调研的数据,一家化学药厂的公用系统年用电超1200万度,电费超700万元,按AI云智控平均节能10%计算,持续每年至少可为药企节省70万元电费。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药企必须从自身出发,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加强质量管控、无死角地节能降碳等,每一项都不好干,但每一项都必须干好,才不会出局。


日本药企从1995年的1512家减少到2003年的1062家,一共消失了450家药企。


很难说中国的医药产业,不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药企要活下去,研发要投,降本增效更要做,把省下的每一笔钱都投到研发上。


这个正循环不一定百分百有结果,但这个正循环转起来了的药企,起码是一家有希望的企业。


推荐阅读

其实你有一笔巨款,只要现在行动就能拿到

其实你有一笔巨款,只要现在行动就能拿到

立即使用产品

留言预约
获得专人服务

立即拨打服务热线 : 400-086-20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