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今天,世界第一座无人工厂建成

36年前的今天,世界第一座无人工厂建成

蘑菇物联

2020年04月10日

近年来,“无人”领域多点开花,从无人店、无人仓,到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俨然从一个时尚的概念跑步进入现实生活。然而在工业领域,“无人”却不是现在才有的新概念。

早在1984年4月9日,世界上第一座实验用的“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建成,并开始进行试运转。



这座“无人工厂”由数控机床等各种设备构成的自动输送系统、自动仓库系统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管理系统所组成。各个生产环节的人员只需要将生产任务编制程序号码送到电子计算机控制中心,安排一人通过电视监视装置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就可以进行生产。


工业等领域,“无人”所对应的是机器(技术)取代人力的“自动化”、“智能化”,其功用不仅仅是降低用人成本,更意味着效率的提升,这也是许多产业人士对“无人工厂”充满热情的原因。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更是以极端方式凸显出“线上化、智能化、无人化”的作用,不少企业通过“线上开工”,实现复工、防疫两不误。我们也看到,那些率先布局了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制造企业,哪怕在疫情防控最严重时期,依然正常生产且逆势接单,稳定供货。与此同时,也让大量因疫情无法复工复产的企业意识到,“智能化、无人化”除了应对成本、人员压力和节能减排等挑战,提高竞争力和运行效率等,也是化解企业经营中不确定风险、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工具。


上海电气旗下的海立股份借助自动化系统,多个生产基地提前实现复工、防疫两不误——以南昌海立为代表,其订单量同比还增长40%,处于满负荷生产中。


我们也不禁思考,自第一个“无人工厂”到现在已经36年之久。且从逻辑上看,“无人工厂”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被报道的“无人工厂”案例基本上都是出现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大企业,鲜有占全国企业数量比重超80%中小企业的身影,这是为何?


通常而言,工业机器人是“无人工厂”的核心装备,意味着需要庞大的投资来支撑前期的运营。相比中小企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行业企业,所具备的规模和利润优势比较容易平衡“购置机器人”前期的投入,投资回报周期较短,且由于竞争的原因,行业内无力改变的企业面临淘汰的可能性高,因而带动全行业“机器换人”趋势。高额投资、实施复杂性等门槛把大量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也因此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


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新标志,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轻量化、灵活性强的解决方案,只需在存量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无损化的改造,便能实现设备/车间的远程监控、智能化控制等。互联网让科技与生活紧密融合、更加平民化。现今,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类似变革,正在产业领域酝酿发生。


制造系统的演进从未停止,从工业革命早期,最简单的制造系统由人和简单的工具组成,到流水线生产,再到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每一次的改变,都在不同程度的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离出来,并伴随着更加高效的生产。在技术发展与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无关行业与企业,更多的工厂、车间,将实现无人化,而这正是数字技术所具有的普惠性特点。

1645407111843_3A7B7747-AD8F-4515-80B1-45DAE3524641.png

推荐阅读

其实你有一笔巨款,只要现在行动就能拿到

其实你有一笔巨款,只要现在行动就能拿到

立即使用产品

留言预约
获得专人服务

立即拨打服务热线 : 400-086-2020

关闭